高级护理员作为养老院护理团队的核心成员,需具备专业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及人文素养四大维度的核心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医疗设备使用:
熟练操作除颤仪、吸痰机、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能独立完成设备故障排查(如吸痰管堵塞处理);
掌握智能监测设备(如心率带、跌倒报警器)的数据解读与异常响应。
专项护理技术:
失禁护理:能根据老人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失禁产品(如尿垫、导尿管),并预防尿路感染;
伤口护理:熟练处理压疮、术后伤口(如换药、清创),记录伤口愈合进度并调整护理方案。
康复辅助: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如针对脑卒中老人的肢体功能训练),指导老人完成被动/主动运动;
使用康复器械(如助行器、平衡训练仪)进行安全训练,预防二次损伤。
疾病监测:
每日监测高血压、糖尿病老人的血压/血糖,记录波动趋势并调整用药提醒;
识别慢性病急性发作征兆(如糖尿病老人出现口干、多尿加重),及时联系医生。
用药管理:
核对医生处方,确保药物剂量、时间准确(如胰岛素注射时间与餐前间隔);
观察药物副作用(如降压药导致低血压),记录并反馈给医护人员。
急救技能:
独立完成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符合最新指南(如2020年AHA更新标准);
处理跌倒、烫伤、噎食等常见意外,现场评估伤情并启动应急流程(如呼叫120、固定骨折部位)。
危机干预:
识别老人自杀倾向(如言语威胁、整理遗物),立即上报并配合心理医生干预;
应对群体性事件(如传染病暴发),协助隔离感染老人并落实消毒措施。
与医护人员配合:
准确转达老人症状变化(如“张爷爷今日食欲下降,伴恶心”),协助医生快速诊断;
执行医嘱后反馈效果(如“李奶奶服用止痛药后30分钟疼痛评分从7分降至3分”)。
与后勤团队联动:
发现环境安全隐患(如地面湿滑、家具松动),及时联系后勤维修并设置警示标识;
协调物资调配(如紧急需要导尿管时联系仓库快速送达)。
个性化计划:
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如阿尔茨海默病中期)、生活习惯(如夜间频繁起夜)制定日程表;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如每月通过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调整照护重点。
风险预控:
识别跌倒高风险老人(如使用助行器、视力障碍),制定防跌倒措施(如安装床边护栏、调整家具布局);
预防压疮:对长期卧床老人每2小时翻身,使用气垫床并记录皮肤状况。
新员工带教:
示范标准操作(如协助老人从床上移至轮椅),讲解动作要领(如“先固定轮椅刹车,再协助老人转身”);
考核新员工实操能力(如模拟处理老人呛咳),指出问题并指导改进。
质量监控:
抽查其他护理员的工作记录(如体温单、护理交班报告),确保数据准确、无遗漏;
定期组织案例讨论(如“如何应对拒绝进食的失智老人”),分享经验并优化流程。
情绪疏导:
识别老人焦虑/抑郁信号(如沉默、拒绝活动),通过陪伴、回忆疗法缓解情绪;
应对失智老人的攻击行为(如推搡、骂人),采用非对抗技巧(如暂时退后、用玩具转移注意力)。
临终关怀:
协助医生与家属沟通病情(如“老人目前处于终末期,主要目标是缓解痛苦”);
陪伴老人度过最后时光(如播放喜欢的音乐、握着手聊天),尊重其宗教/文化习俗。
信息同步:
定期向家属反馈老人健康进展(如“王奶奶本周血糖控制良好,但需注意足部护理”);
解释医疗决策(如“医生建议调整降压药剂量,因近期血压波动较大”)。
矛盾化解:
应对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质疑(如“为什么老人身上有淤青?”),调取监控或记录证明操作合规;
协调家属需求与老人实际状况(如家属要求老人每天步行1公里,但老人关节疼痛),提出折中方案(如短距离散步+理疗)。
必须持有高级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人社部颁发);
鼓励考取医疗护理员证(卫健委认证)或老年评估师证(中国老年学学会认证)。
每年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继续教育,主题包括:
老年医学新进展(如帕金森病最新治疗方法);
护理技术更新(如无创呼吸机使用);
法律与伦理(如《民法典》中养老机构责任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