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是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实行“医养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筹运作。以下是医养结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主体
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主体可以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或家庭等。不同主体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提供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
二、服务内容
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和临终关怀等。具体来说:
医疗:提供预防保健、急诊急救治疗、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健康检查、安宁疗护等服务。
康复: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提供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服务,帮助他们恢复或提高身体功能。
护理: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清洁、疾病护理等服务,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养老: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文体娱乐活动等,实现闲居休息。
临终关怀:针对生命终末期的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疼痛管理等服务,让他们能够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三、具体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具体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大养老+小医疗”型: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但内部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养老机构直接住院的问题,且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
“大医疗+小养老”型:大型医疗机构新建的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措施,在医疗机构内新建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大医疗+小康复”型:大型医疗机构新建的小型康复机构,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大部分是在原有医疗机构增加康复维护功能,建立医疗、护理、康复等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两院一体”型:由当地乡镇卫生中心托管和运营地方政府建设的养老院,实现医疗与护理的结合。此模式是对既有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个体诊所+小养老”型:诊所前厅为医疗区,后厅为小型家庭养老区,由诊所的医生和护士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聘请1~2名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
“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整体外包”型:不具备设立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与附近具有住院功能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养老机构所需的医疗服务整体外包给医疗机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医疗保健双方责任、权利、利益明确,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合作。
“养老机构+绿色医疗服务通道”型: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优先考虑住院、远程咨询、预约登记等服务。
“大养老+小医疗+绿色医疗服务通道”型: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小型医疗机构,并与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养老机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对于一般的医疗问题,养老机构自行解决;当有较重患者时,立即转移到合作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日托中心”型、“社区医疗设施共建共享”型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旨在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
四、实施步骤
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评估: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养老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服务内容和方式。
资源整合: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形成服务网络。
服务设计: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和资源整合情况,设计具体的服务方案,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
人员培训:对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服务实施:按照服务方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全方位的服务。
监督评估:对服务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服务质量。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新型养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实施主体、服务内容和具体模式,并按照实施步骤逐步推进。